交互设计的“五字诀”
多体会生活,懂生活就懂产品。
1.送给交互新人们的“五字诀”:
一曰“点”:每个控件本身属性和触发方式;
举例:比如一个输入框,本身属性需要考虑可输入的字段类型、长度和输入前中后的视觉形态等,而触发方式需要考虑切换焦点到输入框内和如何离开等(这里的控件不一定是输入框,可能是按钮, 也可能是文字链接等等等),第一要点,是希望交互设计师们,先仔细的思考清楚每个控件的本身和存在价值。
二曰“连”:控件和控件之间的关系和交互;
举例:最常见的比如注册界面,用户协议,复选框没有勾选同意时,注册提交按钮是灰色不可点状态,第二要点,说的就是控件与控件之间的先后、从属、交互关系。
三曰“面”:页面本身的主题或主流程目标;
举例:任何一个页面,都是为了一个或多个目标而存在的,哪怕如会员中心首页这类聚合页,它的目标是聚合和承载,以及快速的链接各个功能点,第三要点,说的就是在交互设计时,当你研究清楚每个控件本身和空间之间关系后,需要着重思考的是,这个页面本身的目的是什么?文案和信息结构,以及控件,是否可以清楚的暗示或明示用户按你设计的走下去,并达到目标?比如注册页面这类目的比较唯一的流程型交互流,我们要做的是,确保用户可以轻松和准确的一步步向下,不要中断、返回和跳出,这样的交互思考下,交互的轻重强弱,自然随着第三点页面主题而清晰明了。
四曰“地”:主要控件触发后本地交互校验;
举例:继续拿注册页面来看,假设第一步页面是手机号的校验,在点击下一步时,其实交互上没有第一时间和服务器端做连接,而是先对手机号的输入框做了一次本地校验,校验的是输入框内的数字是否满11位,开头是否为三大运营商号段等,这次校验,就叫本地校验。
为何设置本地校验?
降低不必要服务器交互成本;
提升交互出错时的反馈速度。
所以,第四要点告诉大家的就是,在交互设计时,一些涉及向服务器交互的重要按钮(动作),或者一些可以在输入完就做判断的输入内容,可以先在本地做一次校验 ,而不是一股脑的塞给服务器去判断,服务器和程序猿哥哥都不喜欢这样的孩子。
五曰“天”:本地校验成功之后服务端校验。
举例:多拉轰的第五要点!和地面部队交锋成功后,我们终于迎来的最后一步,向服务器提交,也就是和服务器端做交互,交互类型包括很多,如注册就属于表单的提交和校验,服务器一旦校验完成,就是反馈结果和允许跳转,同时提交的表单会被记录到相应的数据库中,整个交互的目的也就真正的完成了。
在这个终点到来之前,交互设计师们,千万谨记,这一步看似简单,其实凶险万分,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下的校验反馈,如传递到一般断网了?注册成功返回时服务器崩溃了?注册时显示有问题?等等等,同时要考虑在各种情况下,是停留在本地, 还是跳转,或者增加一些引导提示帮助找回状态,所以和“天”沟通,实则不易,千万不要功败垂成!
最后,来个口诀串起来,别说观主土,观主酷爱武侠,和马云粑粑一样!
口诀:两点一连就是线,多线一合就是面,换面还须先入地,上天实则最凶险!(呦西,还押韵了。。。)
这个武侠BI装的不错,自我评价99分,多1分怕骄傲!不说了,马云粑粑要来幼儿园接藕了!
2.观主是如何学习产品和交互的?
多做,多想,多错,多改。
观主这7年多的职业生涯,只看了两本半的书,无数的产品经理问过这个问题,也追问了是哪两本书,在这里分享下书名《体验经济》、《星巴克体验》,还半本《一路向前》。
观主不是学院派出身,任何理论知识,你们听着新鲜的原因,是因为都是自己总结的,书上没出现过,顶多雷同,所以你们听着新鲜,哈哈哈。
观主这七年,刚毕业时是文案策划,一路做到现在,无非在重复一个流程:上去干,干不了想,干错了改,改完以后不犯,下次继续直接上去干!
如果非说有什么不同,观主可能更信奉两点:“一千次空想不如一次实干”,上面的流程就是最好佐证,另外一点就是“道法自然”,观主毕竟是道家的嘛,所以法天法地法万物。
观主的学习方法,是在日常生活中,任何场景下,观察身边的一切,去思考他们或者它们背后的逻辑和原因。
比如家附近新开了一家烧腊店,观主在出门第一次看到时,就思考了很多问题,比如它为什么是个烧腊店?它的客户是谁?真正的客户会是谁?它的客户复购率如何?它的产品应该如何定位和定价?如果我是老板如何增加销量?等等等,一大堆问题。
又比如,今晚在星巴克买咖啡时,看到乱哄哄的吧台,观主就思考了很多点,比如:咖啡师在做巧克力原浆时,是否可以拿到里面去做?避免制作过程的不拘小节被用户看到等等。
总结:很多人老爱问这个问题,今晚统一作答了,最后希望大家,多做生活的有心人,观主做产品经理第二年时,就爱和人说,多体会生活,懂生活就懂产品,那时,没人信!现在,你们还不信吗?骚年们!享受生活吧!毕竟你们的产品是为了生活和大众服务,有什么比生活更好的老师吗?
本文由 @宁白衣 原创发布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题图来自unsplash,基于CC0协议
声明:OurSeo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会及时删除,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。